友情链接
新闻资讯
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亚信峰会:从会议到组织究竟有多远
2015-03-23 来源:百睿德电子有限企业
成都同传设备租赁-成都同声传译设备-成都同声翻译设备
中国在本届“亚信”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“亚洲安全观”及此前提出的建设“新丝绸之路”和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宏大构想已经得到“亚信”多个成员国领导人的普遍认可和赞誉。
第四届“亚信”领导人峰会在上海落下帷幕。据报道,近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派团与会,其中包括14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,8位国际组织领导人。这也是自“亚信”议会成立以来规模大的一次盛会。
更为重要的是,这次会议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消除,大国关系进入新的调整时期后的首次“亚信”领导人会议。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双重层面来看,本次“亚信”峰会对于欧亚地区安全的未来走向,地区安全架构的建立和地区的繁荣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从“亚信”出现至今,有关“亚信”会议的机制化,特别是“亚信”终能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区组织的问题的探讨就一直存在着。由于成员众多,经济发展水平不一,在政治制度、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,部份成员间在领土、宗教等问题上存在着复杂的争端,“亚信”虽然在机制化方向也做出过相应努力,但发展一直不温不火,与倡议者原初设想的目标存在着不小的距离。与地区内既有的合作机制,特别是覆盖面有所重合的上海合作组织相较, “亚信” 成员更多,但在结构上更为松散,其运转效率和功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强化。
“亚信”要从“会议”身份转变为一个运转有力,富有成效的组织,需要哪几个要件呢?
首先,需要有成员国共同认可的原则和规范。创立之始,“亚信”就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。在亚信为重视的安全领域,要有一种各方认可的新的安全观。这种安全观是一个涵盖欧亚的新的地区安全架构的“灵魂”;
第二,成员国特别是大国的协力推动。 “亚信”不能是大国战略竞争的平台。一旦如此,必然与“亚信”成立的初衷背道而驰,“亚信”的生命力也就自然消失。大国有能力和意愿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,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,深化彼此间合作,则无疑可为“亚信”的发展提供核心的驱动;
第三,“亚信”要发展,就不能仅停留在“信任建立”的阶段,尽管这是任何一个安全组织建立的必由之路。更为重要的是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具体的、务实的合作。要实现这一目标,既要探索建立运转灵活的平台和机制,又要有通畅、快捷的合作路径和方法。现阶段,在非传统安全领域(包括灾害救助、打击贩毒、人口拐卖、反恐和能源安全等)开展合作尤为必要;
第四,“亚信”因安全议题而生,但“亚信”的发展方向不能是冷战时代出现的以安全为目的的组织。“亚信”要存续发展,离不开成员国在军事、政治、经济、环境、人文等广泛领域的合作;
第五,“亚信”成员国中的中小国家应积极参与“亚信”活动,并能就地区安全和发展提出更多的倡议。在“亚信”成员间需要营造平等参与协商的“大家庭”氛围,构建合作共赢的关系,形成命运共同体意识。
5月21日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四届“亚信”领导人峰会主旨发言时阐述了以共同安全、综合安全、合作安全及可持续安全为内核的“亚洲安全观”,并写入会后发表的《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海宣言》。中国也正式接任2014年至2016年“亚信”主席国。中国在本届“亚信”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“亚洲安全观”及此前提出的建设“新丝绸之路”和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宏大构想已经得到“亚信”多个成员国领导人的普遍认可和赞誉。各种迹象表明,众多“亚信”成员国正将自己的发展融入地区和平和发展的潮流中,“亚信”必将拥有更为灿烂的前景。